日本總理大臣安倍晉三在今年9月28日宣布國會解散提前大選,
屆時將在本月22日選出新任的國會議員,將挑戰執政聯盟是否繼續握有多數席位!
究竟日本國會選舉是選什麼?讓我們來認識你所不知的日本國會大選!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cna.com.tw/news/firstnews/201709280220-1.aspx
選舉年齡下修至18歲
日本總理大臣安倍晉三於2017年9月底宣布國會提前改選,並於10月底進行眾議院選舉。
此次選舉首次依照《公職選舉法》修正內容,選舉年齡下修至18歲,
不少高中生成為首投族,難掩緊張情緒,擔心進投票所寫不出候選人與政黨名稱,
或是在選票上寫錯字變成廢票。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storm.mg/article/343523
單一選區兩票制與空白選票
日本國會大選就如同我國的立法委員選舉,也是採「單一選區兩票制」,
一票選人,在空白選票寫上候選人名字,稱為「小選區」投票券;
一票選黨,同樣在空白選票寫上政黨名稱,稱為「比例代表選區」投票券。
與我國使用投票所提供的印章圈選不同,
日本民眾要用鉛筆在空白選票上寫下候選人名字與政黨名稱,
所以也曾發生選民字跡潦草,或是寫簡稱無法判斷成為廢票的情況。
候選人改名參選
正因為選票必須手寫,部分候選人會將名字改成假名或是筆畫精簡的名字,
所以日本候選人不一定以真名參選,選民甚至也可以在選票寫候選人暱稱,
最著名的2005年國會大選,激烈的廣島六區選區,
因媒體多以「火里A夢」稱呼堀江貴門,因此投票寫暱稱也算有效票,
臺日選情真是大不同!
日本解散國會很常見
在臺灣解散立法院只發生在不信任案通過,行政院院長呈請總統解散,
但日本並非如此,根據日本憲法規定,有兩種情況可解散眾議院,
一是眾議院通過內閣不信任案或否決內閣信任案後,可於10天內解散眾議院;
二是日本天皇經內閣建議,可下詔解散眾議院,
由於日本天皇是國家元首,因此,代表內閣的總理大臣擁有主動解散眾議院的權力。
在日本社會解散國會其實相當常見,目的往往是執政黨在民調較高時,
想藉由眾議院重新選舉,延續執政優勢,但若日本選民不買單也是執政黨的風險,
根據統計,1948年到2014年間,解散國會紀錄超過20次。
以下是中央社整理近年來日本解散國會提前大選的時間,
有興趣的話可以一一查看喔!
2005年
任首相的小泉純一郎當時積極推動郵政民營化政策,
在相關法案遭參院封殺後,小泉隨即宣布解散眾議院提前大選。
為讓規模龐大的日本郵政事業民營化,小泉不惜拿自己的政治生命當賭注,
並在選舉中贏得壓倒性勝利。
2009年
任首相的麻生太郎因民調長期低迷且面對黨內公開反對聲浪,
他解散眾議院提前選舉期盼能扭轉頹勢,不過還是在大選中輸掉政權。
2012年
時任首相的野田佳彥,面臨外界要求他縮短任期的壓力與日俱增,
為了讓在參議院擁有多數的在野黨支持他的消費稅增稅法案,
他決定解散眾議院,但最終仍在選舉中敗給了自由民主黨。
2014年
時任首相安倍晉三在11月21日為了尋求民意認同他的「安倍經濟學」,
在回鍋掌權兩年後宣布解散眾議院。
當時眾議院距離下一次選舉還有兩年,但由於安倍經濟學採取的措施,
造成日圓重貶,大幅墊高日本發電仰賴的化石燃料等進口成本,
加上消費稅從5.0%上調至8%的衝擊,導致日本經濟連2季萎縮,經濟因而陷入衰退。
安倍希望在支持率進一步下滑前鞏固政權,當年11月18日先宣布延後提高消費稅,
將原訂2015年10月實施的第2波消費稅上調至10%計畫,延到2017年4月實施,
接著於11月21日宣布解散國會。
2016年
首相安倍高舉「突破國難」旗幟,希望透過大選重獲國民信任,
推動解決少子高齡化的新政策,並面對北韓威脅。
安倍因為陸續發生森友學園及加計學園等爭議,
加上陸上自衛隊執行維和任務時涉隱匿業務報告、內閣成員頻出包等影響,
自民黨在7月東京都議員選舉吃了敗仗,安倍原本的高支持率從3月開始逐漸下滑,
民調一度跌破3成。
不過,安倍支持度首先在8月初的內閣改組後,出現止跌回升的情況;
接著在整個8月北韓情勢升溫,安倍晉三強勢面對因應獲得好評,民調逐漸上升。
到9月初時,已回升到50%左右的水準。
安倍考量目前支持率回升,並想趁小池百合子勢力尚未集結、民進黨內面臨出走潮,
趁勝追擊,因此決定解散眾議院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cna.com.tw/news/firstnews/201709280220-1.aspx
留言列表